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礼物
投票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微软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A- 20 A+
页面宽度 900
保存
取消
正文 第6章 《红星照我去战斗》
作者:六位获奖作者| 字数:5056| 更新时间:2021年08月23日

《红星照我去战斗》

正文内容: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生在太行山革命老区里,长在涉县红色沃土上,家乡新桥村是涉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地,爷爷师冠英是为涉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出自己壮丽而火热青春的革命英雄。从小在听红色故事,看红色书籍,学红色榜样的熏陶中成长。红色的基因、红色的传统,红色的初心,红色的使命都在我的成长中打上了烙印。红色的爷爷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学习工作中的不竭动力。

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和指挥中心,也是日本鬼子进攻扫荡的重点,从民国27年到33年(1938-1944年)的7年间,日军先后对涉县进行了11次大扫荡,总兵力累计达251760人,制造了中原、井店等惨案11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土生土长的革命英雄人物,爷爷师冠英是其中杰出的一个。

1937年,八路军工作团进驻涉县,首先在家乡新桥村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工作团很注重人才的培养,爷爷师冠英脱颖而出加入了工作团。他是本地人,人地熟悉,工作团派给他的任务都完成的很好,成为八路军工作团的骨干分子,选送他去抗大分校学习,进行重点培养。1938年12月,师冠英当选涉县第一任青年抗日救国会主席,担负起了领导全县青年抗日救亡的重任,后又兼任新桥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挑起了两个重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把县里和村里的抗日工作都做的风生水起,经受住了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他带领涉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动员青年民众捐粮捐款,参军参战,组织青年妇女做军衣、军鞋,供应军需,救护伤员,组织青年宣传队宣传前方胜利消息和后方好人好事,在鼓舞全民抗日士气,补充正规军,夺取战役胜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青救会在群众中的威信,树立了青年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掀起了全县青年参军支前的高潮。“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打东洋”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有力地支持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敌人展开的艰苦军事斗争,创造了响堂铺伏击战等一系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

一九四零年,为了争取我党抗日政权的合法权利,让国民党旧政府承认新成立的抗日政权,一二九师民运部长陈孝带领军地双方参加的代表团,到涉县固新村与国民党旧政府谈判,爷爷是代表之一。国民党旧县长张守魁蛮横地将我方的谈判人员扣押入狱。后县委增派谈判人员,又派县独立营前去助威,迫使国民党旧政府就范,释放了谈判代表,取得了谈判的胜利。

新桥村处于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与八路军总部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有一次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在前往麻田八路军总部时,在新桥村住过一晚上。爷爷接到上级组织秘密通知后,找了一个安全隐蔽又便于应急撤退的院落。首长住进后,他与首长的警卫人员在院外一个能看到周围动静的地方潜伏了一夜,直到首长走了才算松了口气。后来他才知道两位首长是朱德和刘伯承。由于当时是绝密,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大事太多了,能载入史册的只能是凤毛麟角。

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干部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开展革命工作的。党员开会要用摸摸手,眨眨眼,咳两声等暗号来通知,稍不小心就会出大事,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我家老宅后面有个土窑,窑口周围长着茂密的灌丛,是个很隐蔽的地方。村里的秘密会议多是在那里召开,八路军地方工作团也在那里开过会。有一次村党支部正在那里举行发展党员的仪式,外面的放哨的回来说,几个生面孔人鬼鬼祟祟在附近街上转悠,像寻找什么似的。形势十分危急,转移已经来不及,大家只好以不变应万变藏着没动,幸好没被发现。吃一堑长一智,这件事以后爷爷行事更加谨慎小心。

爷爷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激发起了全村群众的抗日热情。党员群众用夜色作掩护,上街贴抗日标语,进家做抗日宣传;以劳动作掩护,在田间地头讲政策,搞动员。条件成熟了的积极分子,就发展为新党员。新桥村群众捐粮捐物,妇女做军鞋,青壮年参军参战等工作在周围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爷爷刚从县里参加会议回来,村外瞭望哨民兵就传回消息,曰本鬼子奔村这边来了。他当机立断,对跑来的二哥说,二哥你帮忙照顾一下她娘俩,我得赶快去转移群众。说完丢下妻子和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一溜烟跑了出去。二哥把包裹好的孩子绑在弟妹背上,考虑到天寒地冻的山上更冷,怕孩子顶不住,就从炕上卷了条被子夹在腋下,帮扶着弟妹向后山跑去,山路崎岖雪滑,一个背着孩子的小脚女人,不一会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二哥,我实在走不动了,你快走吧。那怎么行,再坚持一会,往上走走。走了没多远,不行了,腿一点也抬不起来了,你快走吧。二哥急中生智,看到不远处有个凹坑说,弟妹,要不你和孩子就到那个凹坑里躲一下吧。好,二哥。二哥把娘俩藏到了凹坑里,把被子撑开盖在上面取暖,不一会大雪就把被子盖严了。二哥在山上看着搜山的鬼子快要走到母子藏的地方了,吓得心都快蹦出来了,如果不是大雪的掩盖就被发现了。千钧一发关头,忽听山下鬼子又吹哨子又喊叫,搜山的鬼子都掉头往山下跑去,鬼子肯定有什么紧急任务集合走了,母子俩躲过了一劫。爷爷直到把山上的群众都安顿回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的家里。妻子看到丈夫这么冷的天头上冒着热气,嗔怪的心情顿时变成了疼爱的目光,其实她早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做军鞋她宁可夜里不睡觉也要做的最多,捐粮捐物她宁可自己家人挨饿受冻也要捐的最多。这就是共产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信服的魅力;这就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真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九四二年,师冠英参加了太南反扫荡支前工作。日军为了占据晋东南,向陕甘宁进攻,动用兵力约2.5万人,对涉县、偏城进行“铁壁合围”“梳篦队形”的大扫荡。以邯长大道为界,把太行抗日根据地分割为太北太南两部分进行围攻和清剿。太北重点围剿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脑机关,左权将军就是在这次反扫荡突围指挥中以身殉国的。太南重点围剿一二九师司令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太行区党委等首脑机关,涉县是太南反扫荡的重点区域。

没日没夜在极其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工作,还受过敌人监狱的折磨,积劳成疾的师冠英,参加完太南反扫荡支前工作一病不起,抗日烽火燃尽了他年仅二十二岁的宝贵生命。爷爷的二哥,我的二爷爷活着的时候说,爷爷去世那天,一二九师民运部部长陈孝代表组织来悼念爷爷,慰问家属,在老宅大门外的老槐树下痛哭流涕,可见生死战场上结下的友谊是多么的深厚。一九五五年陈孝同志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

红色太行抗战中心、红色革命老区涉县,红色的爷爷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上学时酷爱历史课和作文课,考大学时选择了文科,写作中红色体裁占了很大的比重,获奖的大都是歌颂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伟大事业辉煌成就的文章。

散文《红色的爷爷》在县“蕴东杯”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红色的爷爷作为老宅骄傲的一代主人,被我写进了散文《读老宅》中,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渤海风》上;以优秀论文《涉县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贡献》作者的身份,参加了2017年6月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邯郸市委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研讨会,与中央、省、市党史部门,红色教育基地、大学等领导、专家及有关元帅将军的后代聚集一堂,共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事,我的这篇论文先后被编入研讨会《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论文集;河北党史研究室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晋冀鲁豫根据地与中国抗战文集》;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涉县红色历史研究文集《太行抗战中心刘邓大军故乡》中。

记得在研讨会分组讨论时,我与刘伯承之子刘蒙将军一个组,将军在发言时说,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八幅表现中国近代百年革命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浮雕,其中一幅表现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显现的是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可见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腹心地和指挥中心的涉县,其地位和贡献可想而知。还有散文《扶贫攻坚胜出大山》获河北省作家协会举办的梦圆2020——“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征文优秀奖;同时获邯郸市文联、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联合举办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被河北省采风学会评为采风网2020年度铜牌作者。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红色文化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桥村人努力奋斗,艰苦创业,把先烈未竟事业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1958年1月,新桥村迎来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件,一条跨省引水,全长90公里,沿途灌溉3.6万亩田地,贯穿整个县域的灌溉大渠从新桥村险峻的西崖头通过,这是全渠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段。在悬崖峭壁上生生凿开一道渠,谈何容易,没有先例,英雄精神就是先例;没有经验,革命激情就是经验;没有设备,冲天干劲就是设备,一切全靠人工建设完成。开渠者创造的系绳索攀登悬崖、驾云梯劈山凿洞等方法,为后来的红旗渠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精神支持。新桥村人在开渠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铁姑娘开渠队的英雄事迹传到了北京,写进了县志,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的铁姑娘队员师保仙,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上世纪七十年代,利用漳北渠水建起了水力发电站;八十年代,村后的山坡上跑起了火车;九十年代,省道涉左公路从村前通过,清漳河上的土木结构桥变成了混凝土大桥,结束了年年汛期拆桥摆船的时代;进入新世纪,总结上世纪“96.84洪灾”的经验教训,筑起了深挖基础,坚固坝体的混凝土大坝。大坝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站在宽厚的大坝上,看着河水驯服地依偎着坝体流淌,你会感叹洪水冲毁土地的时代结束了;看着另一边肥沃的老岸地,水泥硬化的田间路四通八达,人们上地都开着车;混凝土浆砌的灌溉渠阡陌纵横,渠帮上隔不远留个水眼,满足了浇地的要求;最美的时候是收获的季节,不管是夏收的麦浪翻滚,瓜果亮鲜,还是秋天的稻花飘香,玉米甩穗,都诠释着人以食为天的硬道理,编织着五谷丰登的田野梦。然而,新桥村人并不满足传统农业带来的丰收喜悦,把在外打工人的农田集中流转起来,给以超过种田收益的租金,搞起了大棚蔬菜。上山东寿光考察,请科技人员指导,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成熟的种植技术。白茫茫的蔬菜大棚宛如不融化的雪野上奔跑的蜡象,那奋蹄声踩出了科技农业的华彩乐章。不仅大棚主富了,还带富了外出打工没人要的六十岁以上的人群,这些人在自己家边的大棚里打工,每月能有二千元左右的收益。新桥村的大棚菜紧挨省道涉左公路,交通便利,销售快捷,县城的各大超市都抢着订单。太行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诠释着红色文化的力量,活跃着致富良性循环的魅力。大棚菜鼓起了钱袋子,钱袋子购回化肥农药使大棚菜增产,学回科学技术让大棚菜优产,买回后八轮跑运输挣钱,买回购机、小山马、旋耕机,跟苦累的农活说再见。新桥村科学种田的雪球越滚越大,滚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硬化阔气,宅院漂亮大气,家家安装暖气,户户烧着煤气,门窗用断桥铝,院面大理石砌,电器应有尽有,信息智能传递,加油站、小超市、健身广场、垃圾回收池、文艺演出队、老年活动中心,都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就高了,环保意识就强了。

你看,村后环抱的河神坡、庙峧岭植被茂盛得都看不见坡岭的真容了;村前流过的清漳河水清澈得都可见鱼在里面游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这里的真实写照。这一切都彰显着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人间奇迹。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爷爷离开我们八十年了,但他属于党的生命依然活着,活在革命老区的红色沃土里,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里,活在涉县的简史、县志、大事记、组织史、党支部书记实录里,活在他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里,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里,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里。

作者简介:

师美素,河北涉县新桥村人,国家首批创新工程师,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协会员,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一级著作《新时期工会精细化管理与工会制度改革指导手册》编委会委员,《中国乡村杂志》中国乡村作家人才库会员。荣获多项国家专利,曾在《光明日报》《河北工人报》《中原经济报》《共产党员》《中国乡村》《老人世界》《渤海风》《邯郸文学》等报刊杂志及多个网络平台发表通讯、散文和诗歌;多篇散文在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采风学会和邯郸市作家协会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多篇学术论文被省、国家级论文集和大型丛书收录。

上一章| 书末页
投月票 投推荐票 打赏
×
账号余额: 0 书海币 | 本次花费 1000 书海币
去充值
鲜花
100书海币
咖啡
200书海币
神笔
500书海币
跑车
1000书海币
别墅
10000书海币
礼物数量
-
×
20
+
赠言
送礼物
投月票 投推荐票 打赏
×
账号剩余月票数 0 如何获得月票?
月票数量
-
×
20
+
赠言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