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读书原来的大名叫何老歪。何读书从懂事那天起,就恨透了“何老歪”这三个字,后来见别人扛着书包上学,而自己只能窝在村子里打猪草、种蕃薯、搓玉米棒子、跟混混儿闲逛,绿豆眼羨慕得发青,立刻就向全世界宣布:本少爷从此改名“何读书”,谁再叫他“何老歪”,就跟谁急!
何读书是个孤儿,跟七十岁的老奶奶挤在一间很拧巴的茅草屋里。在过去,读书是件奢侈品,轮不到他何读书这样的穷小子。可何读书瘾上了读书呀,要不他也不敢将自己祖簿上的大名,篡改成“何读书”了!
没钱读书,何读书活得像只干地里的草鱼,跳起来是三煞神,跌下去是丧家犬。平日里,他萎靡得喝凉水都烫牙根,放屁都打脚后跟——这日子实在没法混了!何读书银牙一嗑,不顾老奶奶的反对,打起了学校的“擦边球”——他搬来十几块砖头,在学校外墙的窗棂下,垒起了一个高墩。他把这高墩作为自己的“座位”,早晚趴在上面,头脸贴着窗棂的木条子,跟课室里的老师认1、2、3、4……口、手、目、头……何读书穷得跟狗舔一样,只差没露腚子,买作业本自然是削铁针头,可何读书有办法呀,他找来一根竹条或筷子,在路边、草地、饭桌、灶台,练习老师教过的阿拉伯数字和生字。铁岭村的放牛娃钱三狗,牵着牛鼻子路过学校的操场时,经常发现何读书刻在地上的歪歪扭扭的蝌蚪文。钱三狗逢人就嚼舌根说:何读书是只癞蛤蟆……
是的,癞蛤蟆何读书,还经常涎着脸,向邻居同龄的马大虾借课本。马大虾最怕做作业,狠不得何读书来借,等第二天交不上作业时,他就搬出何读书来搪塞。老师对何读书打“擦边球”,本是“乌龟”看绿豆,对上了眼的,可马大虾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栽赃,不得不令他对何读书下起了逐客令。
老师叫学生偷偷将何读书垒起的高墩,一塌括子拆了个光溜。何读书五短身材,脑瓜够不着窗棂,没法子看黑板认生字、学算术,只得垂头丧气地重垒高墩。老师将何读书的高墩垒起一次就毀掉一次。何读书气得眼珠子都鼓成了铜铃,他攥死劲使出了下三滥:当老师背过身子用粉笔书写黑板时,何读书就从窗外朝他的后脑勺撒沙子,等老师捂着头颅屁颠屁颠跑出来逮人时,何读书早已鬼影不见一个,气得老师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出了恶气的何读书,只是胯裆里夹扫帚,装一回大尾巴狼而已,他并不想长期跟老师玩这样的杀手锏。伴随着老师后脑勺沙子的消失,学生们发现何读书的脑袋又出现在课室外的窗棂里。何读书针对老师有毁高墩的“恶习”,就想出了另一条妙计:用可以随时拿走的木凳子代替砖垒的高墩,跟老师玩起猫鼠游戏!何读书把木凳子视作自己命里的七寸,上学时用绳子捆绑着驮在后背,占茅坑时搁在小屁屁后面,三步不离左右。对于这样好学习的“学生”,如果不是马大虾继续将何读书当掂脚儿栽赃,老师还高兴自己是干地里拾鱼——白拣了一个便宜呢!
可老师想起马大虾栽赃后的得意劲,眉头就皱得跟发洪水一样。他命令一群学生出去驱赶。可何读书这回豁出去了,他抱起木凳子,以头抵墙,作撞击状,大声威吓说:“谁不让老子趴在窗台上读书,老子就死给谁看!”俗话说,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何读书玩的这一套,全是揭底子摔夜壶的,把老师吓得赶紧将学生撤回。这次老师算是彻底服了何读书的拗球劲了,从此不仅不予干涉,还额外在课室前安排了一个位置,让何读书傍听,此后还垫资让何读书一直读完大学。
何读书——现在的何教授,谈起自己孩提时的读书经历,对某些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现代青少年,总是气咻咻地说:“豆腐砌不成墙!多好的条件啊!知识荟万代之精,食缮穷水陆之珍,却玩物丧志,把书读得一塌糊涂!罪过!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