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陈老师把赵默文数落一气,转向秦源有些诧异地问:“中国汉字好几万,常用的字也就两三千;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一共用了2413个汉字,秦源你是三年级学生咋就识得那么多字?”
陈老师的话问得有点蹊跷,但秦源还是顺着他的话回答;因为陈老师是秦源作文的启蒙人。
秦源写的那篇作文——云,被陈老师看过后推荐到凌风县小学生作品竞赛展出会荣获了优秀奖;组委会奖给秦源一支“英雄牌”钢笔。
困难时月一碗面八分钱,能获得一只英雄牌钢笔啥概念;明眼人一想便知道。
秦源十分珍惜这支英雄牌钢笔一直将其带在身边,而正是这支英雄牌钢笔在南疆救了他的命。
秦源见陈老师询问自己何能识得两千多汉字,不加掩饰地说:“老师,我三舅跟前有小人书;我能认字后就开始阅读,慢慢的认的字就多了。
陈老师惊叹不已,款款说道:“怪不得你能认那么多的字,原来有小人书陪伴!”
陈老师说着清清嗓子提高声音道:“能读小人书就能看大本小说啊!”
“大本小说!”秦源狐疑地凝视着陈老师问了一声:“大本小说是甚?”
秦源对大本小说还没有多少概念,陈老师笑着说:“大本小说就是厚得像砖头一样的书,譬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陈老师的话使秦源茅塞顿开,他渴望阅读砖头一样厚的大本小说;可小西村第七生产队上百户人家都没有,足见文化普及程度的参差不齐。
秦源跑到外婆家问三舅,三舅说他跟前只有小人书没有大本小说。
三舅最后说:“小源子,你去找大鼻子骆伟贤啊!骆伟贤可是方座大圆有名的文化人!”
秦源不知道骆伟贤是谁,瞪着黑乌乌的小眼睛不明事理地问:“三舅,骆伟贤是谁?”
“骆伟贤是你们秦骆寨的人,你们家在小西村七队;骆文化在新庄一队!”
三舅称呼骆伟贤为骆文化,使秦源觉得既亲切又好奇。
三舅接着前面的话道:“秦骆寨戏班就是骆文化出资组建起来的,三县四十八乡的乡亲们想看戏就去秦骆寨;不过你那时候还没有出世!”
三舅调侃着津津乐道:“骆文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能写戏;那出名叫《积石原》秦腔戏是根据秦骆寨侠义人物骆正方的事迹改编的,后来又加上瘸子忠义打日本的故事;演唱几十年经久不衰!”
三舅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什么事情来,盯看着秦源道:“小源子,瘸子忠义好像是你们自己人?”
“瘸子忠义是我们自己人!”秦源毋容置否地说:“我把他叫哥!”
三舅“哦”了一声继续踏胡基。踏胡基在外省叫打土坯,尤其是甘肃、新疆那一带,打土坯得先把土和成泥巴;将和好的泥巴放进模子里正方,脱出来摞好;制作土坯的一套工序才算结束。
关中人踏胡基跟甘肃、新疆那边大相庭径,不用和泥巴,是直接把黄土铲到胡基模子里,人站上去跳弹几下,然后用一把平顶石锤来打叫做踏。
当然这个踏还包括人的脚掌在胡基模子上跳弹的那几下,跳弹几下后用脚将多余的黄土拨拉掉;最后是提起石锤子在上面打。
石锤子打胡基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咚——咚咚——咚咚咚咚——”分解开来就是现在中间打一锤,接下来两边各打一锤;最后是在四个角各打一锤。
一般踏胡基需要两个人,一个供土一个踏,中间要换班。三舅踏胡基一个人,用他的话讲是:一个人利索,两个人啰嗦。
三舅一个人踏胡基一天一摞也就是500块,踏好的500块胡基要摞得像工艺品;这是他的爱好。但踏胡基是力气活中的力气活,三舅喜欢干;因之被外婆骂成“吃糠咽菜”的命。
三舅是书文人,看的书很多还能画一手山水画,可就是用不到“正道”上来,他要是听外婆的话学习给小儿看病;不说能成为名医,起码不会受踏胡基这样的苦,可三舅就是不听;因此外婆过世后,“枣仁汤”、“疙瘩药”失传了。
秦源蹲在三舅身边看他踏胡基,琢磨不透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别人不愿意受的苦他却乐此不疲……
从三舅跟前得到骆文化的消息后秦源很震惊,寻思大鼻子是秦骆寨人他怎么不知道?
原因其实很简单,秦源的爹娘不是识字人,只知道从土地里刨食吃;对文化人不重视也就从来不在孩子跟前提及骆文化。
秦源知道了骆文化是秦骆寨的人便就暗暗吃惊,寻思小西村七队和新庄一队中间隔着六个生产队;可是文化底蕴却有千壤之别。
一队那边的书文人多是天,七队这儿读书人少是地;天地差别之间新庄一队出了不少名垂千古的人物,小西村七队几十年连个大学生也没有。
秦骆寨的村剧团是骆伟贤的爹骆凤岗在自己家庭成员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骆伟贤的哥哥、弟弟不是敲鼓就是拉板胡,骆伟贤能写戏能改编曲调;秦骆寨村剧团便就名震四方,文艺大汇演那一年还去过西安。
骆伟贤跟前一定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这样砖头厚的小说。
秦源下定决心要去找骆伟贤借书。
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规则,有求于人第一次见面起码得带点礼物。
可困难时月刚过去,家里没有钱买点心一类的礼品;秦源找秦锁、秦林商量。
秦锁比秦源低一辈管他叫叔(关中人叫爸),他爹就是瘸子忠义。
秦锁四五岁死了娘,瘸子忠义一手将他抚养长大;瘸子忠义不仅抚养秦锁还教他“形意拳”,因此秦锁这个没娘的孩子没有人敢欺负。
秦源、秦锁、秦林三人蜷窝在生产队的麦草垛子里;秦源说:“林哥、秦锁,我想去大鼻子骆伟贤跟前借砖头一样厚的书;但初次见面总得带些礼物给人家,可没有钱你俩说咋办!”
秦林看看着秦源不说话,秦锁却欣欣然道:“秦源爸,我发现斜谷岸半崖里有棵枣树,上面结的枣儿又大又红;采摘下来给骆秀才送礼不是正好!”
秦锁把骆伟贤称呼骆秀才,比三舅称谓的骆文化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