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散文 > 长路慢慢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礼物
投票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微软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A- 20 A+
页面宽度 900
保存
取消
正文 第13章 云南印象(四)
作者:画玉山| 字数:1620| 更新时间:2022年01月29日

年关。在昆明住了几个月想着带点什么回家呢?星期天,云纺市场开办了年货节,我也带上购物袋去看看能买点什么。云南人说:“云南三件宝:咖啡、普洱和烟草”,想想看都是喝的抽的。

环城南路,昆明的繁华商业区。我先在双龙商场看了看,除了糖果和酱菜就是打折的衣服。在这里走了一些地方便知道云南没有什么工业,所以,不用想着能买点工业产品。在双龙市场周边转了近一小时也没看到什么东西能带回湖北,堂弟告诉我云南除了咖啡、普洱和烟草外,还有昭通的天麻、文山的三七、丽江的玛卡。这些在双龙商业圈都找不到,再说天麻和三七在任何一个药店都能买到。

玛卡是这两年才引进种植,而且还只能在云南的丽江和西。藏种植才行,这东西对温度和海拨的要求高,还算是一个新鲜商品吧。但因为刚种植的时候,对这种外来植物过度地宣传,也让它的价值一落千丈。当初,浮夸的宣传语这样写道: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男人女人吃了床受不了。其实,玛卡就是“洋萝卜”。原产地秘鲁的记者还特地来到云南实地采访,这位记者实在是想不明白,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在中国能卖出高于秘鲁千倍的价格,在秘鲁就是一种用作喂猪的饲料。于是,记者回到秘鲁后写了一篇文章叫:神奇的中国人。想想是够神奇的。

离开双龙商业圈往前走二十分钟便是云纺市场,市场的一侧是沃尔马超市,乘电梯到三楼进超市,里面一点也看不出经济不景气,倒象是商品不要钱一样。两夫妻一人推着一辆购物车还不停地往里放东西。酒的专柜里摆满了各种名酒,茅台、五粮液都没到千元,促销员不停地向经过的每一位顾客赔着笑脸,真正买的人好象没有。顾客最多的当数食品和日用品区了,我看一眼也懒得去凑热闹,那里的东西在任何一个乡镇都能找到,没理由跑几千里路带这些回家吧。好大一间超市,走完花了二十分钟时间,真是有些辛苦。

出沃尔马便是云纺市场了,路的两边摆满了各种不同的滩位,原本宽阔的路被挤成一条线,是不是路边的生意要比室内的好呢?电动摩托车的商家把门前的空地都占用了,那里本应该是公共地方,这样一来,来市场的人只能在这条线上拥挤着,看起来倒是人财兴旺。沿着这条线上的拥挤的人群好奇地走着,快到尽头突然发现文化市场,外面还是路的两边摆满了糖果滩。走进文化市场的大门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图书超市,走进一楼左边的一间书店,最先看到是精装印刷的外国小说名著,全都用塑料薄膜封住了,读者只能看到书名和单价,随手拿一本单价19.8元,不是相对专业或爱好的话有人买吗?走过一点便是比较便宜的书,就象是路边买9元钱一斤的那种,看着这些订装粗糙,设计没丝毫美感的书再看看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的老板,忽然发现这么大一间书店只有我一个顾客。从外面飘进来的糖果香味盖住了书的墨香,我无声地走了出来,上二楼看看。

二楼右边一间比一楼的那家书店更大,这里可以用书海来形容了。各种类型的书都有一个区域,我站在门口数了一下,包括我和营业员一共有七个人,不知道谁是顾客,谁是营业员。按自己的爱好直接走向文学区,还真是不错,巴金的“家、春、秋”、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都放在显眼的位置,不过也是用塑料薄膜封住了。不用移动脚步就能看到许多的名家之作,而且伸手就能拿到。我拿起一本余秋雨的“何谓文化”,只能看到一张牛皮纸的封面,封底上标价39.8元。它让我想到一楼精装印刷的外国小说名著才19.8元,这本简装印刷的书为什么要贵20元呢?余先生的著作能在我家的书架上能找到大半,我至今也分不出哪是正版、哪是盗版。两年前我用30元钱买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想着应该是盗版书吧,今天我却莫名其妙地点了盗版书商一个赞!但不知道余秋雨先生是什么感觉?

带着失落的心情走出文化市场,外面依旧人财兴旺!看着眼前拥挤的人群,为什么没有人进去呢?空荡荡的文化市场没这么拥挤,没有人打扰的地方不是更好吗?不是!不是人们不喜欢文化,是文化把人们挡在门外,阅读原本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可是,今天的阅读却不是大众消费得起啊!

同一个市场,不同的风景。冷热两重天,是真的不应该这样!

上一章| 下一章
投月票 投推荐票 打赏
×
账号余额: 0 书海币 | 本次花费 1000 书海币
去充值
鲜花
100书海币
咖啡
200书海币
神笔
500书海币
跑车
1000书海币
别墅
10000书海币
礼物数量
-
×
20
+
赠言
送礼物
投月票 投推荐票 打赏
×
账号剩余月票数 0 如何获得月票?
月票数量
-
×
20
+
赠言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