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躲在深山里的勒克苏的军营几乎成了乱糟糟的蜂窝。
几乎每天都有各部落的老头或老太太找到这里。
他们三五成群、拖儿带女,径直进到自己部落的营帐,与头领交头接耳说个没完。
勒克苏很快就知道他们来的目的了。
他下令关闭营门,派亲信把守,不许外人进来。
但马上引发了部落战士们的愤怒。
——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让见面,我们凭什么为你卖命?
战士们聚集到营寨门口,准备强行打开寨门,把亲人迎进来。
勒克苏怕激起哗变,只得取消前一道命令,允许各部落亲属自由进出。
没过多长时间,一些部落首领陆续找他,要求回家。
他一概不准。
也有的部落首领对他置之不理,带着本部落战士擅自扬长而去。
这形成了示范效应,更多的部落随后纷纷不告而别。
十几天功夫,流失了一万多名战士,营盘中只剩下两千多人。
勒克苏眼见人员一天天减少,简直欲哭无泪。
多年前,他曾经讥笑盘蛇山的白沙度勋爵指挥无方、控制不住手下,奴兵大批逃亡,最终导致军败身死。现在轮到自己时,才切身体会到众叛亲离的痛苦滋味。
万般无奈下,他只得带着残存的兵力转移到深山中更隐秘之处,并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现在不仅王军找不到他,就连手下士兵在外边的亲属也不知道他们躲到了哪里。
这下总算安全一些了。
到了规定的两个月时间,小王子派兵守住山区对外各处通道,深山内的人只许出不许进。
群山那边是大海。
叛军已经被困在深山中,内外消息断绝,无法兴风作浪了。
……。
通过对各部落逃离人数的统计,小王子知道勒克苏的残部没剩下多少人,且士气低落、兵无斗志。
于是,小王子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进攻。
他下令兵分三路:一路由达达鄂带领,一路由波利尼带领,一路由自己带领。每路各带兵一万。
这三路人马分由三条道路进山,寻找勒克苏的藏身之地。
其余几万人仍铁桶般围住山区,防止叛军向内之地逃窜。
三路大军出发了。
三万人像拉大网一样齐头并进。
在三万双眼睛注视下,别说是人、就连兔子都难以躲藏。
几天后,波利尼这路的前哨发现了敌军踪迹。
在一条密林丛生、云雾缭绕的峡谷入口处,远远望见几缕炊烟。
一小队尖兵悄悄潜过去,看见一些简陋的茅屋和走动的人影。
正是叛军!
波利尼得悉后,认为自己能解决这伙毛贼,便没有通知小王子和达达鄂,下令出击。
战士们悄无声息地接近叛军营地,一声呐喊,争先恐后冲了进去。
叛军被意外的打击弄乱了阵脚,一些人赶紧拿起武器抵抗,一些人举手投降,还有一些钻入茂密的草木从中溜掉。
过了不长时间,战斗结束了。
经查点,俘获及杀死叛军一千多名,王军损失微乎其微。
可以说这是一场绝对胜利。
但波利尼知道:这场胜利要打一大半折扣。甚至可以说是失败。
因为现场没有发现勒克苏!
据俘虏讲:勒克苏带着他的亲信卫队住在相邻的另一条山谷中,距此地三公里。
这说明勒克苏早预料到:王军迟早会找到他们,所以让大部队当王军的靶子(在作战时,任何指挥官都会选择首先进攻主力部队的),自己躲在另一个地方。
这里的喊杀声无疑已经惊动他。
他不会等在那里挨打的,肯定逃跑了。
波利尼因急于建功、考虑不周而心中忐忑不安。——如果先通知小王子他们,待四下布好罗网(自己的一万人远远不够布网)后再进攻,勒克苏就无处可逃了。
他只能一面硬着头皮向小王子报告,一面派出数十支百人队搜索勒克苏下落。
……。
再说庞塞这一伙。
他与勒克苏分道扬镳后,带着自己的队伍悄悄开拔,离开第四省地域,潜伏在距盘蛇山不远的一处山区。
他早就判断:第四省现在是朝廷瞩目之地,早晚会遭围剿,只有躲得越远越好。
这个看法他没有提醒勒克苏注意(他处心积虑害我,凭什么要提醒他)。
勒克苏尽管满腹诡诈、心黑手辣,但论起用兵打仗,还是十足的“小儿科”。
庞塞唯一愿望是完成母亲的遗命——找达达威报杀父之仇。而对恢复狮子帝国、甚至对勒克苏及其手下的死活并无多大兴趣。
所以,当他听到细作报告“勒克苏的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他本人下落不明”的消息后,只是耸耸肩表示遗憾。
——愚蠢的勒克苏怎是小王子、达达鄂和波利尼的对手?
世上唯一能与他们匹敌的,只有我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