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磨砻淬砺①
——————————
①磨砻淬砺(lóngcuìlì):
比喻刻苦磨炼。磨砻:磨炼;
淬砺:制造刀剑必须淬火和
磨砺。指切磋(cuō)琢磨,
反复研讨。
————————
(一)手忙脚乱①
————————
时又黄巾余党,
三人伺瑕抵隙②。
赵弘、韩忠、孙仲,
聚众数万闹事。
——————
称与张角报仇,
望风烧劫狂肆。
朝廷命朱儁③即,
以得胜师讨击。
——————
奉诏率军前进,
时宛城④贼吞据⑤。
朱儁引兵攻打,
弘遣韩忠应敌。
——————
儁派玄德、关、张,
攻城西南角去。
韩忠尽率精锐,
来西南角抵敌。
——————
自纵铁骑二千,
儁东北角径取。
贼恐失城谨敛⑥,
急弃西南面回。
——————————
时又黄巾余党三人:
赵弘、韩忠、孙仲,聚
众数万,望风烧劫,称
与张角报仇。朝廷命朱
儁即以得胜之师讨之。
儁奉诏,率军前进。时
贼据宛城,儁引兵攻之,
赵弘遣韩忠出战。儁遣
玄德、关、张攻城西南
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
来西南角抵敌。朱儁自
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
角。贼恐失城,急弃西
南面回。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huàn)竖》
——————————
“赵弘、韩忠、孙仲”
中的孙仲,史书里为“孙夏”。
《后汉书·皇甫嵩(sōng)
朱俊列传》:“时南阳黄巾
张曼成起兵……后太守秦颉
(jié)击杀曼成,贼更以赵
弘(hóng)为帅……俊因急
击弘,斩之。贼余帅韩忠复
据宛拒俊。……忠等遂降。
而秦颉积忿(fèn)忠,遂
杀之。余众惧不自安,复以
孙夏为帅,还屯宛中。”
——————————
①手忙脚乱:形容做事
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
慌失措。
②伺瑕(sìxiá)抵隙(xì):
指寻衅生事。同“伺瑕导蠙
(pín)”。
③朱儁的儁念jùn,古同
“俊”。
④宛城:位于河南省西
南部,南阳盆地腹心。周宣
王时为申伯封地,称申伯国。
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始
称宛,战国属韩。周赧(nǎn)
王四十三年(前272年),
始置宛县,为南阳郡治所。
西汉因秦旧制,王莽置六队
郡,南阳为前队,改宛县为
南阳县。东汉复西汉旧制。
称宛县,仍为南阳郡治所。
秦汉时期是全国最大冶铁中
心和六大都会之一。有“商
遍天下,富冠海内”美誉。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
故有“南都”、“帝乡”之
称。
⑤吞据:吞并,占据。
⑥谨敛(liǎn):拘谨
收敛。
————————
(二)除恶务尽①
————————
背后玄德掩杀,
贼众大败返归。
分兵四面围定,
城中断粮堪虞。
——————
韩忠使人出城,
欲投降,儁不许。
不战屈人之兵②,
咋不剿抚兼施③?
——————
“昔高祖得天下”,
玄德不解其意:
“为能招降纳顺④;
韩忠屈⑤,公何拒?”
——————
朱儁枝分缕解⑥:
“彼一时,此一时⑦。
初昔秦、项⑧之际,
天下大乱骚离⑨。
——————
眼看民无定主,
蜂附云集⑩有益。
故而招降赏附,
以劝来耳必须。
——————
而今海内一统,
惟黄巾造反哩!
若容其降无以,
劝善厘奸剔弊。
——————
使贼左右逢源,
得利劫掠恣意,
失利投降容庇,
非良策,长寇志。”
——————————
玄德从背后掩杀,
贼众大败,奔入宛城。
朱儁分兵四面围定。城
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
投降。儁不许。玄德曰:
“昔高祖之得天下,盖
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
韩忠耶?”儁曰:“彼
一时,此一时也。昔秦
项之际,天下大乱,民
无定主,故招降赏附,
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
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
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
意劫掠,失利便投降:
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huàn)竖》
——————————
①除恶务尽:消除坏人
坏事,务必干净、彻底。
②不战屈人之兵:通称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里
为了句式整齐,减少一字。
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
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
胜的目的。出自《孙子兵法
·谋攻》:“凡用兵之法,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
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
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
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
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
善者也。”原文释义是主张
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
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
后被人们误认为不通过双方
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
屈服。
③剿抚兼施:剿灭与安
抚同时进行。剿:剿灭,讨
伐;抚:安抚;兼施:同时
使用。
④招降纳顺:招收投降
的人,接纳敌方归顺的人。
⑤屈:屈服。
⑥枝分缕解:详尽而有
条不紊地辨别分析。
⑦彼一时,此一时:那
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
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
有了变化。
⑧秦、项:秦末、项梁
和项羽。秦:秦朝。
项梁:姬姓,项氏,名
梁,楚国名将项燕之子,西
楚霸王项羽叔父。秦朝末年,
起兵于会(kuài,又guì)稽
(jī)。拥立楚王熊心即位,
加号“武信君”,平定秦嘉
和景驹(jū)的势力。秦二
世二年,与秦国名将章邯(hán)
大战于定陶,兵败身死。
项羽:姬姓,项氏,名
籍,字羽,秦朝末年政治家、
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
子。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
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
复立楚王后,册封鲁公。在
项梁阵亡后,援救赵王赵歇。
破釜(fǔ)沉舟,击破章邯
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赢
(yíng)得巨鹿之战。率军
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火
烧秦王宫,杀死秦王嬴(yíng)
子婴。分封灭秦功臣将领,
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自
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
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
天下,史称“楚汉之争”。
自恃武力,刚愎(bì)自用,
弑(shì)杀楚义帝,猜疑亚
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汉
五年(前202年),兵败于
垓(gāi)下,发生“霸王别
姬”悲剧,自刎于乌江。作
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
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
表人物,项羽以武力出众而
闻名。李晚芳评赞:“羽之
神勇,千古无二”。
⑨骚(sāo)离:骚乱叛
离。
⑩蜂附云集:比喻人众
从各处聚集。
厘奸剔弊(tībì):整
治坏人坏事,革新社会弊端。
厘:整理,治理。
左右逢源:《孟子·
离娄(lóu)下》:“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意
是做学问功夫到家后,就能
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
“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
应手,非常顺利。也用以比
喻为人圆滑,两头讨好。
容庇(bì):包庇;宽
容庇护。亦作“容芘(pí)”。
————————
(三)围师遗阙①
————————
玄德条分缕析②:
“不容寇降是矣。
四面围如铁桶,
今非何思何虑③。
——————
众贼乞降不得,
必然死战极力。
须知万人一心,
尚不可当忌讳。
——————
数万死命之人,
况城中有抗拒?
不若撤去东南,
独攻西北一力④。
——————
贼必弃城而走,
无心恋战痿疲⑤,
可即擒”。儁认可,
东南两面撤离。
——————
一齐攻打西北,
玄德大有见地。
引军弃城而奔,
韩忠果然如此。
——————
儁与刘、关、张率,
三军掩杀尾击。
余皆四散奔走,
因韩忠被射死。
——————
弘、仲引贼众到,
与儁交战窘急⑥。
看见对方势大,
朱儁引军暂退。
——————————
玄德曰:“不容寇
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
桶,贼乞降不得,必然
死战。万人一心,尚不
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
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
南,独攻西北。贼必弃
城而走,无心恋战,可
即擒也。”儁然之,随
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
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
弃城而奔。儁与玄德、
关、张率三军掩杀,射
死韩忠,余皆四散奔走。
正追赶间,赵弘、孙仲
引贼众到,与儁交战。
儁见弘势大,引军暂退。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huàn)竖》
——————————
①围师遗阙(quē):
包围敌人,要留缺口。
②条分缕(lǚ)析:一
条一缕地分析。形容分析得
细密清楚而有条理。
③何思何虑:没有什么
可思虑的。虑:忧。形容胸
襟开阔或无所用心。
④一力:尽全力;竭力。
⑤痿(wěi)疲:谓疲弱
不振。
⑥窘(jiǒng)急:困难
急迫;困迫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