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章冥顽不灵①
——————————
①冥(míng)顽不灵:
形容愚昧无知。冥顽:愚钝
无知;不灵:不聪明。
————————
(一)有犯无隐①
————————
拥出方欲行刑,
一位大臣喝止:
“汝等勿得下手,
待我谏去急趋。”
——————
众注视,乃陈耽②,
司徒③粗声粗气④。
径入宫中劝谏,
犯颜直节劲气⑤:
——————
“得何罪而受诛?
容不下刘谏议!”
帝曰:“毁谤⑥近臣,
冒渎⑦朕躬⑧乖戾⑨。”
——————
耽曰:“十常侍肉,
天下人民欲食。
陛下敬如父母,
时常跬步不离⑩。
——————
彼等身无寸功,
皆封列侯儿戏。
况封谞等黄巾,
结连内乱欲为。
——————
陛下今不自省,
社稷立见崩摧!”
从速悬崖勒马,
危急存亡之际。
——————————
武士拥陶出,方欲
行刑,一大臣喝住曰:
“勿得下手,待我谏去。”
众视之,乃司徒陈耽,
径入宫中来谏帝曰:“刘
谏议得何罪而受诛?”
帝曰:“毁谤近臣,冒
渎朕躬。”耽曰:“天
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
肉,陛下敬之如父母,
身无寸功,皆封列侯;
况封谞等结连黄巾,欲
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
社稷立见崩摧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huàn)竖》
——————————
①有犯无隐:封建时代
所提倡的一种事君之道。谓
臣下宁可冒犯君上而不可有
所隐瞒。
②陈耽(dān):汉灵帝
时任司徒,以忠著称,历位
三司。因进言帝十常侍祸国
殃民,下狱,与刘陶俱遭十
常侍谋杀。
③司徒:相传少昊(hào)
始置,唐虞(yú)因之。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
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
的教化。汉哀帝元寿二年,
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
大司空并列三公。东汉时改
称司徒。历代因之,明废。
后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④粗声粗气:指人说话
嗓门很粗。
⑤直节劲(jìng)气:
气节正直,操守刚劲。
⑥毁谤(huǐbàng):以
言语相攻击或嘲讽丑化,污
蔑,故意捏造事实,以诋(dǐ)
毁和破坏他人名誉。毁:毁
坏,破坏。谤:指责。
⑦冒渎(dú):冒犯亵
(xiè)渎。
⑧朕躬(zhèn gōng):
我,我身。多用于天子自称。
⑨乖戾(guāilì):(性
情、言语、行为)别扭,不
合情理。
⑩跬(kuǐ)步不离:半
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十分
密切。跬步:半步。
身无寸功:本身没有
一丁点儿的功劳。
封谞的谞念xū。
自省(xǐng):自我
反思、反省。
社稷(jì):“社”指
土神,“稷”指谷神,古代
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
稷”代表国家。
崩摧(bēngcuī):崩
塌。
悬崖勒马:是在高高
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
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
头。
————————
(二)纵曲枉直①
————————
又是一个刺头,
非要唱对台戏。
帝曰:“封谞作乱,
其事不明存疑。
——————
岂无一二忠臣?
十常侍中离奇。”
以头撞阶而谏,
陈耽屈身辱志②。
——————
灵帝怒,命牵出,
与刘陶皆下狱。
即于狱中谋杀,
是夜干,十常侍。
——————
迫不及待报复,
不过一举手力③。
随意草菅人命④,
狠辣排除异己!
——————
宦官窃势拥权⑤,
一味胡作非为。
皇帝昏聩胡涂⑥,
罔顾⑦麋沸蚁聚⑧!
——————————
帝曰:“封谞作乱,
其事不明。十常侍中,
岂无一二忠臣?”陈耽
以头撞阶而谏。帝怒,
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
是夜,十常侍即于狱中
谋杀之。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huàn)竖》
——————————
①纵曲枉直:纵容有错
误的人却冤枉正直的人。形
容不主持正义。
②屈身辱志:形容精神
和肉体都受到损害。
③一举手力:比喻不费
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④草菅(jiān)人命:
原意是批评秦二世胡亥,把
杀人看得像割草一样随便。
《汉书·贾谊传》:“其视
杀人,若艾(yì,通“刈”)
草菅然。”后用草菅人命形
容漠视人的生命,任意加以
残害。菅:一种草。
⑤窃势拥权:盗用权势。
⑥昏聩(kuì)胡涂:形
容头脑糊涂,不分是非。昏:
眼花;聩:耳聋。
⑦罔(wǎng)顾:不顾
及、没有顾及。
⑧麋(mí)沸蚁聚:比
喻社会局势动荡,纷乱不堪。
麋:通“糜(mí)”,粥;
聚: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