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应权通变①
——————————
①应权通变:顺应机宜,
采取变通的措施。
————————
(一)洪水猛兽①
————————
已经挥斥八极②,
嘉称③农民起义。
一旦开阶立极④,
理所当然变质。
——————
就说太平天国,
天王绝非个例:
独享多少妃子⑤?
何等骄奢淫逸⑥!
——————
所以本书作者,
对待诸如此类,
维持原著评判,
一模一样⑦语气。
——————
反贼声势浩大,
官军望风而靡⑧。
大将军兼国舅,
何进奏报灵帝。
——————
火速降诏应对,
敕令⑨各处备御⑩。
力图讨贼立功,
不得懈怠渎职。
——————
一面直接镇压,
遣中郎将卢植、
皇甫嵩、朱儁引,
精兵三路讨击。
——————————
贼势浩大,官军望
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
降诏,令各处备御,讨
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
卢植、皇甫嵩、朱儁,
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
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
①洪水猛兽:比喻极大
的祸害。猛兽:残食人畜的
野兽。
②挥斥八极:形容人的
气概非凡,能力巨大。挥斥:
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
处。
③嘉(jiā)称:美称。
④开阶立极:旧指开创
基业,建立统治。
⑤妃(fēi)子:皇帝的
妾,地位次于皇后。
⑥骄奢淫逸(shēyín yì):
也作骄奢淫泆(yì)。形容生
活放纵奢侈(chǐ),荒淫无
度。
⑦一模(mú)一样:同
一个模子出来的,形容完全
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⑧望风而靡(mǐ):同
“望风披靡”。形容军队毫
无斗志,老远看见对方的威
势,没有交锋便溃败了。披
靡:草木随风倒伏。
⑨敕(chì)令:皇帝下
达命令。
⑩备御(yù):防备。
懈怠(xièdài):松懈
懒惰(lǎnduò)。
渎(dú)职:不尽职,
在执行任务时犯严重过失。
渎:轻慢。
中郎将:官名。秦置
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
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
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平帝时又置虎贲(bēn)中
郎将,统虎贲郎,位比二千
石。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
羽林军,与虎贲中郎将同级,
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
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
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
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
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
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
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
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
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
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
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
中郎将等。三国时,各中郎
将中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
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等。又建安中,曹操魏王嗣
子曹丕就领五官中郎将,为
丞相的副职。此后出现的东
南西北等中郎将,其地位甚
至一般被认为高于杂号将军。
唐代,中郎将又被恢复
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品级
在正四品下,为高级武职,
仅次于正三品的大将军和从
三品的将军,大将军多虚职,
所以中郎将是十六卫军的统
兵主力。宋初中郎将曾用为
虚衔,后废。
皇甫嵩(fǔsōng):东
汉末期名将。皇甫:复姓。
朱儁(jùn):东汉末
年名将。儁:古同“俊”。
————————
(二)见兔顾犬①
————————
且说张角一军,
前犯界分②危急。
幽州③太守刘焉④,
江夏⑤竟陵⑥人氏。
——————
汉鲁恭王⑦之后,
闻得贼兵将至。
本是凤子龙孙⑧,
守土有责更是。
——————
岂能束手就缚⑨?
恨不食肉寝皮⑩。
遂召校尉邹靖,
当头对面计议。
——————
“贼兵众,我兵寡”,
邹靖深谋远虑:
“明公宜极重视,
作速招军应敌。”
——————
然其说,即出榜,
招募义兵堵御。
均是汉室宗亲,
后裔感应后裔——
——————————
且说张角一军,前
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
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
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
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
邹靖计议。靖曰:“贼
兵众,我兵寡,明公宜
作速招军应敌。”刘焉
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
义兵。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
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
“幽州太守刘焉”中的
太守,职官混称,依史书,
为“刺史”或“牧”。汉末
三国地方行政区划,为州、
郡、县三级制。诸如此类,
尽皆下同。凡是前面说明过
的,后面不一定重复。
《后汉书·百官志》:“外
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
百石(dàn)。……孝武帝初
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
成帝更为牧,秩二千石。建
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十二
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属司隶
校尉。”“每郡置太守一人,
二千石,丞一人。”州主官
为刺史或牧,郡主官方为太
守。史书里,刘焉亦不曾任
幽州刺史。
在汉王朝政权衰落、天
下大乱之时,刘焉提出一个
影响汉末三国历史的重大建
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
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
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史称“废史立牧”。
担任刺史或牧,根据资
望轻重而定,前者分量,不
如后者。同一州内,二者只
能一位存在。
被采纳的结果,却造成
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包括
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在
很大程度上,不再受朝廷控
制。
——————————
①见兔顾犬:看到了野
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
喻事情虽紧急,但如及时想
办法还来得及。顾:回头看。
《战国策·楚策四》:“见
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②界分:境界;地界;
界线。
③幽(yōu)州:古九州
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
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
心和商业都会。
④刘焉:东汉末年群雄
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
郎,历任雒(luò)阳令、冀
(jì)州刺史、南阳太守、宗
正、太常、益州牧等职,封
阳城侯。兴平元年(194年),
因背疮(chuāng)迸发而逝
世,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⑤江夏:汉高祖六年(前
201年),置江夏郡,郡内设
沙羡县,县治涂口(今金口)。
今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
市。
⑥竟陵:天门市因境内
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古称
竟陵,是历史文化名城。古
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yún)
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
朝设置竟陵县(取“竟陵者,
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
此终止),属南郡。西汉时
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改名
守平县,东汉复名,三国时
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⑦汉鲁恭王:刘余,景
帝之子。母程姬。景帝前元
二年(前155)立为淮阳王。
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前
154年徙为鲁王。谥号本来
应为“鲁共王”,但常被引
作“鲁恭王”。
⑧凤子龙孙:帝王或贵
族的后代。
⑨束手就缚(fù):形
容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同“束身就缚”。
⑩食肉寝(qǐn)皮:吃
他的肉,剥他的皮做卧具。
形容仇恨极深或除恶务尽。
校尉:中国历史上重
要的武官官职。校,军事编
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
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
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
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
仅次于各将军。
邹靖(zōujìng):一
作“雏(chú)靖”,东汉末
年时期的破虏校尉、北军中
侯。
当头对面:当面商量
或面对面辩论。
寡(guǎ):少;缺少
(跟“众、多”相对)。
明公:旧时对有名位
者的尊称。
招募(mù):征召募
集。
堵御:阻挡抵御。
后裔(yì):后代子
孙。裔: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