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礼物
投票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微软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A- 20 A+
页面宽度 900
保存
取消
正文 第6章 联系方式
作者:李十一| 字数:2041|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4日

“花鼓戏是地方戏曲同名最多的剧种,但也只是名字一样,实际的内容以及传达的文化精神天差地别。”前往珍藏室的路上,小艾介绍道:“咱们栗乡县的花鼓戏,在本地传播了数百年,最为贴合栗乡县的情况,传承着栗乡县的人文风貌。”

“比如说《山乡知县》这部花鼓剧,描述的便是咱们栗乡县曾经的县令聂焘,弘扬他一生廉政的性格,弘扬新时代的正能量。”

“……”

小艾来文化馆工作差不多一年左右,时间不长,但是她对花鼓戏的情况却如数家珍。

一路上,她讲了很多关于花鼓戏的知识。

前行到珍藏室后,她又将里面的珍藏详细的讲解了一番。

包括栗乡花鼓戏的起源。

数百年前,由于河流下游的洪涝灾害,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大量的鄂地人、皖地人由汉江、长江下游迁徙到西京市的栗乡县。

花鼓戏也被带了进来,与栗乡县当地的戏曲、民歌以及文化相融合,同时又受关中地区秧歌戏的影响,慢慢形成了栗乡县独有的花鼓戏。

这种花鼓戏传承于鄂地、皖地,但却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与活力。

到1950年的时候,栗乡县的花鼓戏曾一度濒临绝迹,一直到六十年代的时候,才逐渐的恢复了生机。

到七十年代时,人们做了大胆的革新,同时吸取了传统的技巧,再次将花鼓戏搬上舞台,多次在省会舞台表演,轰动了西京市,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一部戏曲数百年的历程,浓缩在了几百字的话语里。

但是赵川并没有觉得简陋,反而在这几百字里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一种戏曲的诞生、融合、发展、辉煌再到最后的没落,这是一个轮回。

也有可能它还会获得新生,再次与时代结合,发展到新的高度,有着新的辉煌。

在珍藏室里,赵川待了很久。

小艾讲的很详细,生怕赵川有些地方没听懂。

同文化馆的唐馆长相同,她对这种传统戏曲的没落,也感到伤心,可是她能做的有限。

一个县城,数十万人口,需要拯救的戏曲并不止一支。

需要发扬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文化馆尤为支持当地人的自救。

“留个联系方式吧,若是日后有什么需要的,可以问我。”

小艾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界面。

“好!”

赵川扫码添加。

……

从文化馆出来的时候,唐馆长特意让干事小艾送赵老一程。

赵川自然是没这个资格的。

但是赵川的爷爷也算是在栗乡县的剧团与文化馆奋斗了大半辈子,值得这种礼遇。

走出文化馆大门的时候,老爷子还半开玩笑的冲着小艾说道,“你这姑娘不错,有空来家里玩玩,小川也是年轻人,你们多交流交流。”

“有空一定会登门的,赵爷爷!”

小艾浅浅一笑。

爷爷赵海生心里那叫一个开心。

他是真觉得小艾这姑娘不错,希望孙子赵川能争点气。

下午时分,爷爷赵海生又带着赵川出门了。

这次前往的迎宾路的河边,这儿有几个凉亭,一群大爷在这儿扎堆下象棋。

这地方爷爷赵海生经常过来,轻车熟路。

用老爷子的说法,把他眼睛蒙上,都能轻松走过来。

“老赵来了?杀一盘?”

有和赵海生年纪差不多的老人盛情相邀。

“不下,手下败将而已。”

爷爷赵海生有点傲娇。

“这还不是因为你是臭棋篓子,喜欢悔棋。”那人呛了一句。

认识了几十年了,也喜欢在一起斗嘴。

嘴上一直撂狠话,但是数天不见了,还是会有点想念。

“不扯了,老王今天没来吗?”

赵海生问道,“和他约好了,今天在这儿见面的。”

“现在都没到,估摸着他那孙女又闹幺蛾子了,挺大个人了……”

老大爷说道。

谁料他的话音刚落下,远处就传来了一道呼喊声,“老赵,这儿呢!”

只见远处一个穿着白色背心、黑色宽短裤的老爷爷朝着这边小跑了过来。

他浑身大汗淋漓,直到跑到走廊里,才停下脚步,大口的喘息,享受着走廊里的阴凉以及那丝丝凉风。

“家里有点事儿耽误了,我那孙女一天到晚不让人省心。”

一过来,白背心老爷子就抱怨了起来,“最近天天往外面跑根本不着家。”

这位白背心的老爷子姓王,叫王永山。

他和爷爷赵海生经常聚在一起,所以对他家的情况赵川也了解一些。

王老爷子的孙女儿去年高中毕业,按成绩是能上大专的,可惜这妮子不去。

她也不工作,整天待在小县城了,和一些狐朋狗友到处跑着玩。

王老爷子每次劝的时候,都会爆发一场激烈的争吵。

用爷爷赵海生的话来说,别人的叛逆期在十四五岁左右,王老爷子孙女儿的叛逆期到十八岁还没停下。

每次一提起这事儿,王老爷子心里就不得劲儿。

“孩子还小,等大了点就明白你的苦心了。”

爷爷赵海生安慰道。

“也不小了,都十八九岁的人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

王老爷子叹了一口气,不想再继续聊下去了,“还是说正事儿吧,咱们找个小茶馆,一起喝点,还有好几个老头子估计也快到了。”

年轻的时候,王老爷子和爷爷赵海生都是县剧团的。

他们演出的足迹覆盖整个栗乡县,乃至省城西京市。

甚至还在魔都、帝都等大剧院演出过。

这是属于他们的辉煌,也是他们一生都为之骄傲的经历。

“还真有点事儿要麻烦你们这些老家伙,喝完了茶,咱们找个地方小酌几杯。”

爷爷赵海生和王老爷子并行。

看着他们略显佝偻的背,赵川心情复杂。

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花鼓戏的巅峰,也经历了花鼓戏的没落。

他们的人生是精彩的,但此时却又显得有些落寞。

赵川跟在两位老人的身后,他比起这两位老人都高大许多,似乎可以撑起来一片天。

但也只是似乎罢了,能否真正的传承花鼓戏,发扬花鼓戏,赵川自己心里都没底。

上一章| 下一章
投月票 投推荐票 打赏
×
账号余额: 0 书海币 | 本次花费 1000 书海币
去充值
鲜花
100书海币
咖啡
200书海币
神笔
500书海币
跑车
1000书海币
别墅
10000书海币
礼物数量
-
×
20
+
赠言
送礼物
投月票 投推荐票 打赏
×
账号剩余月票数 0 如何获得月票?
月票数量
-
×
20
+
赠言
投票